#9 新年快乐,新年要幸福

2025/01/20 13:44

在一个本应该非常忙碌废寝忘食的周一工作日,我却丢下了手头的工作们,随着耳机里响起的一首有些陌生的歌,打开了启动了无数次、构思无数回的年终总结文档。

我的收藏夹里有很多这样的歌曲,已经记不起来收藏的缘由于何,但偶然听见的这一刻,被歌名突然吸引了。

过去这一年里有很多这样的时刻,让我明白人生不是非黑即白的,更不是两极分化的,总是会有忽暗忽明的时刻,只是我是否有必要去记住它罢了。

人总是在处于低谷的时候仰头企盼着好运的到来,正如2024年的年初我说「转运」。回头看这一年是否真的「转运」了呢,好像也不好说。

但比起外部事物推动「好运」的造访,我好像更意识到「运气」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,并非说转就真的能够转得动的。

⛄️

30岁  

为了迎接30岁的到来,我做了很多年各种各样的准备。

前段时间看综艺里聊起,只有在25、26岁的时候最害怕3字开头。因为过去的思维定式里,30岁意味着需要承担很多的责任,需要成为某一类成功的大人。当你发现,距离成为刻板印象里的大人,只剩下不到几年的时间,那种恐慌和急迫总会让你做一些错误的选择。

但等真的到了28岁,甚至30岁到来之后,每一天不过是平常的日子,你既没有成为成功的大人,也无需强迫自己成为成功的大人。

我就是这样平淡地、一事无成地迎来了我的30岁。那个时候的我其实根本不明白30岁意味着什么,还这么一事无成又脆弱敏感的样子,到底真的已经30了吗?

神奇的是,看似平常的30岁,却也可以说是几年以来我成长的最快的一年。年底的时候,和晓雯聊起过去这一年里最大的感受,其中一项就有,我终于可以说是「我」了。

以前的我像是一块海绵,不停地吸收着时代涌入的、最新的那些信息与知识。我是个向来害怕被说落伍的人,每天都尽量冲在网络的最前线,不管前方是汹涌海浪,还是噬人漩涡。

共情和共感是我将近30年以来最大的本事和能力,洞悉着所有人的想法,也渐渐地变成了我的想法,甚至是左右我做决定的某一个推力。

这么说来也有些可笑,总是以「自我」标榜的我的人生,却在30岁这一年里发现了优柔寡断的因子,以固执的表皮坚硬地包装着。我花了很长时间来溶掉这一层表皮,不断地试探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到底是什么。

是大家都觉得「真诚是必杀技」,所以你也觉得?是大家都觉得「委屈才能求全」,所以你也觉得?是大家都觉得「好人一生平安」,所以你也觉得?

先别急着否定或者肯定,停一停,听听自己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。

过去的30年里,我都活在自己画好的某个圆圈里,要做一个好人,要做一个善良的人,或者说做一个看起来是快乐的人。隐藏在内心的我,也同样被画下了一个圆圈,是悲观的、是冷漠的、是快乐不起来的。

但我从来没有试图把这些形象重叠,认真地问过我自己,到底「我」是什么?

也不能说我现在就根本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和想法了,但会没那么在乎了。

我从来没有觉得真诚就是必杀技,真诚只是一种手段和方式,如果目的不纯的话,那也依然是虚伪的原形毕露。我也不认为deep talk就是有必要的,即便我也会时不时地和非常好的朋友聊一些看似深刻的话题,但聊过之后也就过去了,总是执着于某种深刻,我觉得很累。

做好人这件事我也没有那么执着了。以前总觉得,有义务去共情朋友们说给我听的每一件好事与坏事,都应该给出相应的或关心或帮助。但我仔细想来,别人是真的需要吗,我是真的想做吗,一切又真的值得吗?

起码从我自身出发,人的精力实在太有限了。每天翻山越岭处理完各种社会情绪之后,已经没有更多的余力去回复和维系多余的感情了。也只会挑选觉得重要的,能够应付的。不想做的事情,一律不会再做了。

或许以上所有的变化在别人看来,不过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。但对我而言,实在是太难了。但把这么难得事情做到了,起码70%的我能够不再困于他人之中,只专注于自我,这便是30岁给予我的,最大的礼物。

 # ⛄️

情绪  

今年是非常注重心理健康的一年。与其说是注重,更不如说是确诊之后的某种亡羊补牢。

很久之前就多少感觉到自己某些方面有问题,但有种自作聪明的意味,每次做各种心理测试时,非常明显地能够看到那些问题的答案会指向什么结果,便从来不老实作答,为的就是逃避被确诊时低人一等的心理缺失。

像是父母一辈,听到抑郁症跟同性恋,就像什么滔天大罪一样的起立反射,我的内心深处大概也有这种机制,无法彻底地认同抑郁症存在本身。直到自己被确诊那天,我才开始被迫学着去面对它,和这种心理上的「不治之症」学会相处。

相处的第一步先是脱敏,我学着没那么忌讳情绪病这件事,几乎是广而告之了天下,我被确诊重度抑郁了。每天乐于跟同样会时不时复发的朋友互相调侃精神病,调侃得多了,好像也就没太觉得这是一种病了。

第二步便是通过抑郁症这个词来观察别人的反应。有趣的是,还是有很多的好朋友觉得不是一件好事,会给我很多健康生活的建议,比如多运动、多喝水、给自己找点事儿做。但以上每一个建议,却也是我日常也有保持在做的,用来逃避抑郁症的障眼法。

还有一些更奇妙的瞬间,是一些不熟的人,跟父母一样听到就心理弹射了,却用巧妙的语言包装:「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问题,怎么我认识的人都多少会有点这方面的问题呢」。是吗,可我并没有听出来你谴责的是自己的特殊性。

最难熬的是情绪上来的时候。平时的我跟大家都没什么差别,在一些我都不知道为何的时候,会焦虑得睡不着,会哭会精神崩溃,但你问我为什么,我说不出来一个原因。当它们汹涌如海啸袭来时,我能做的就是努力地扛下来。

我已经接受了,抑郁症的存在就是一种不治之症。和它长期地相处并共存,是接下来的人生里很重要的一门功课。

但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,抑郁症不是发疯和任性的借口,更不是用来装饰人性的华丽衣服。这也跟我这一年的自我认识有关系,和抑郁症相处的过程,也是在学着如何跟真实的自我相处。

很想感谢陪伴了我三个月的咨询师,虽然近期应该不会再去找她回访了,但心里的那种感谢,是无以言表的。那三个月的时间里,其实并没有帮我彻底解决什么问题,但给了我一种很明确的、自我相处的新思路。

跨年的时候,我问Roy,这一年里你觉得我有什么变化吗?

他说,觉得你更「灵活」了。

「灵活」这个词听上去很怪,但仔细想想也很贴切。就像我和抑郁症相处的过程一样,可能在某一件事、某一种情绪上没有那么死脑筋了,每当意识到自己即将陷进去之前,会迅速地把情绪抽了出来。日记写的没有以前多了,播客频率也放低了,没有那么愤世嫉俗一定要做出什么好内容了。

当然并不是说我对创作这件事就失去兴趣和信心了,只是他人的态度又关我几分呢,既然还没有到别人的金钱往我头上一顿砸要我听从圣旨的时候,那么我只需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了。

对了,他还说,觉得你没那么希望全世界爆炸了。

当时我就笑出声,原来我的性格有这么爆炸啊,真的是很有趣的视角。

⛄️

变化  

作为MBTI博士,这一年里发生了两件非常冲击我的大事。一个是从万年不变的infp变成了enfj,另一个是意识到我的上升星座可能是处女座。

OMG,作为一个太阳星座是火辣迅猛就是冲的白羊座,实在无法接受我的上升星座竟然是土象这件事。在无法接受的过程中,也越来越意识到,同为白羊座的朋友觉得我很不像白羊的原因从何而来。好吧, 做一个土象女,也没什么不好的。

但这种非常直观的改变,却也是我喜闻乐见的。

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,我看上去就跟i人丝毫不搭边。大概是某种职业习惯导致,我接话非常地快,就怕话落地上,也能很快地跟陌生人打成一片,对于社交也并不排斥甚至很擅长。

但为什么我就是个非常害怕社交、就连自我介绍还会发抖的i人呢?

对此我也有些想不通,但从状态看来,社交场合上人多了,我确实会不安,也会有很多顾虑,害怕自己说错做错而小心翼翼,除了工作必须之外的大多数场合,我是很讨厌去和不熟悉的人过多搭讪和对话的。就是所谓的,无法从社交中获得能量的表现吧。

但痛苦的是,我的工作是必须要与人产生交集,是必须要和很多的人社交,也因为厌恶社交这件事,导致了我工作快十年,也没有什么说的出去的人脉,混的也不像其他同行那么好。这是我这几年里总是觉得有些可惜的部分。

做播客这件事大概是某种契机,为了认识更多的人,找到更多一起聊天的人,我开始尝试着去接触和了解更多的人。当然也会有突然耗电的一刻,但在那个过程里,更多的是开心和满足。

又在停止了小半年的播客录制之后,我渐渐意识到,通过这样一个媒介去与人交往,是一件很幸福的事。

比起表达本身,我更喜欢听别人说话,获得新的想法和见解。我并不一定完全地认同这些想法,但它们存在本身,就应该拥有传播和聆听的可能性。这一切绕了回来,也在逐渐在为我积累能量。

当我突然想通了的那一刻开始,我也变得没有那么在乎社交这件事,不再害怕自己说错话、做错事,或者是当空气沉默时,我是否有这个义务去填补这份空白。

当一个乐在其中的参与者,比做一个整齐划一的规范者,要自在得多。

而对我更加受用的变化,在s和n值的趋向平衡,我变得更加具体了。

具体指当下发生的事情、当下的感受,而非对空想的、未曾实现的以后做虚无的假设。但本质上我还是一个很抽象、不能停止想象的人,但当面对因为想象而造成的情绪波澜时,我会以最快的速度让具体的现在来覆盖掉情绪的扩张。

这也是我停止写日记的一点,既然不是什么伟大艺术家的话,我也没有什么太伟大的使命,需要把每一刻的痛苦与煎熬都记录下来。

想起今年讨论得最多的,关于门罗女儿的自述。文学是恶之花这个观点,我无比认同。但这也是文学存在的意义,你可以相信,可以偏袒,也可以置之不理。比起理解和产生影响,它们更关键的意义在于记录与存在,在我的理解里。

所以感受和行为平衡之后的现在,我过得还算可以。虽然时不时会有困惑和纠结,看着朋友们各自精彩的人生和目标,也会反观我这咸鱼一样的作风和当下。

允许自己放空和浪费,也是一种本事。

⛄️

驾驶我的车  

除了自我认知上的改变,2024年最大的成就必须是稳扎稳打的一年老司机经验。

拿驾驶证早已是很久以前的事情,但我却一直很害怕开车这件事。开在路上,总是会担心和害怕自己在某一个路口发生意外,即便现在已经非常熟练的情况下,在大的环形弯道上依然会攥紧方向盘,生怕自己就像失控的云霄飞车那样,直接脱离轨道。

从2024年的元旦第一天开始,下定了决心练车并捡回开车的感觉。从龟速前行到在高速上奔驰,从必须有人陪同开车到自由行驶,从不会停车倒车到现在对上下班路的熟悉。

虽然这一年里也出过几次小意外,似乎每一次的意外发生,都在不断地把我从恐惧和依赖的陷阱里往上拔。

虽然还是有些路痴,虽然方向感依然很差,也还是路上很多人所害怕的女司机,但其实很感谢恢复驾驶的这一年,每一次的在路上都给了我很多跟自己相处与和解,把大脑中的杂念清空的一段短暂又极其宝贵的时光。

⛄️

勇敢

今年很开心的瞬间因为朋友,很不开心的瞬间也因为朋友。

前不久正好经历了一次大型的寒心感。认识了很多年的朋友,在越来越多的细节上发现问题,我看不清是因为我的隐忍亦或者是对方的不在意,使得我们在友情的理解上产生了不少偏差。

而与此同时,我们也还共同处理着一些工作相关的事情,比起人性好坏,我更在乎的是在友情问题上,对方处理的方式是否有真正地、哪怕一刻地为我着想,是真的有把我当做珍贵的朋友。

当想通了,需要做某一个决定的时候,感到爽快的同时,也在不断的因为这种被迫勇敢的时刻,感到有些心寒与难过。

了解我想法的共友安慰我,鼓励我是一次勇敢的决定,甚至觉得我早该做出这样的决定。但这恐怕是一种成长和变化,总是会有很多人来了又走了,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。

开心的事情也很让人振奋,和三年没见的潇潇终于隔海跨洋地又见到了。大概因为每天都在说话的缘故,即便三年没见,我们也像昨天才刚见面一样,大谈那些好笑的、有趣的、开心的、伤心的生活小事与心情。

与此同时也认识了新的朋友,每天都在群里说一些乱七八糟的笑话,但也不用担心彼此是否会介意和难过,即便是自说自话,也没什么关系。

今年认识的新朋友们,都多少让人觉得很幸福。有的是我有些羡慕的、憧憬的人,有的是一直活在我想象中的、好奇的人,还有的是以前的老朋友们,又以新的面孔再度认识了一遍。

所有的「你好,请多指教」都令人觉得欣喜和珍贵。

希望能和这些人和事,拥有新的回忆和故事。但即便没有也没关系,认识了就是好事情。

⛄️

生活的小小喜欢

去年总结了一些喜欢的书影音和生活瞬间,今年也不例外,最后简单说说吧。

谁都没想到,今年看了这么老些乱七八糟的电影电视剧,最喜欢的居然是我人生第一次重看了哈利波特全系列!小时候的童年阴影,一直等到如今才尽数看完,终于也是可以光荣地成为看完哈利波特全集的一份子了。

当然电影本身无可挑剔,但重看的那几天里,即便是昏暗却也安心的氛围,比在任何的时刻看电影都要让人感到沉浸和幸福。有机会的话,在家里重新完整地看一遍吧。不一定非要把窗帘全都拉上,流露出一点点的光亮,搭配上银幕上的黑暗,也是一种味道。

最喜欢的书当属《明亮的夜晚》。今年看的书比去年的要多,但唯独《明亮的夜晚》那种史诗级的震撼与冲击比其他的书要来得更加强烈一些。

希望女孩们都可以看看这本书,它无法被影视改编,情感也无法被复制,冲击都会留在所有读过的人心间,久久无法散去。

喜欢的音乐实在太多了,但今年很幸运,所有喜欢的歌手基本都听到了现场,在那个和他们的声音共振的环境里,我总是没能忍住眼泪流下。

最经典的还是laufey北京场的时候,我听完「bewitched」把隐形眼镜哭没了,最后害得找人来救场帮我把车开回家……既然如此,之最就留给我最喜欢的冰冰,「From the start」。

最喜欢的播客节目是「岩中花述」,几乎每一期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思考和感受,非常非常喜欢鲁豫老师。舞台剧品类里今年看得不多,最喜欢并值得一看再看的是《蒋公的面子》,即便我状态很差的一段时间里,《蒋公》依然是给我心里留下很多震撼与痕迹的好作品。

还有今年终于圆梦看了我的人生音乐剧,原版的《maybe happy ending》。还记得在首尔那两天的剧场里,我哭得像傻子。如果可以,我可以再看mhe一百遍。

至于吃饭,真的很难选出最喜欢的一顿饭。是生日的时候在ponte吃的千层面,是在家第一次吃到的奶油炖鸡,也是在东迪里狼狈的一顿热狗与柠檬茶。

能和喜欢的人一起吃的饭,就是最喜欢的一顿饭吧。

⛄️

对于新一年,其实我没有什么期待。不乐观,也不悲观。

就这么一点点往前走,做自己想做的、喜欢的事情,说自己想说的话,用力地去爱值得爱的所有人,就这样简简单单,就好了。

祝福所有看到这里的朋友们,新的一年也会幸福,要用力地抓住和感受所有幸福。